抗疫服务地点: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云峰酒店隔离点
抗疫服务内容:
清理消毒确诊病例隔离室
微光集聚,逆风冲锋。2021年初始,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多地局部暴发,口罩、防护服......继续占据人们的生活,青年志愿者的身影也不断出现在各个防控地点。

2021年1月下旬,吉林省疫情突然严峻起来,短短三天的时间确诊80例。20级环境工程杨晓龙从相关报道了解到,吉林地区因为缺少志愿者,导致很多工作无法进行。“当时我就想,自己可以为家乡做点什么,而且我还年轻,体质也好,不容易被传染,所以可以出这份力。”于是杨晓龙通过朋友联系到管理志愿者的领队,加入到了防控志愿的队伍中。

家里人从反对到支持,是这份坚持和决心打动了父母,父母的担忧也只能化为临行前的一句嘱咐“一定要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
没有生而英勇
只有选择无畏
杨晓龙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在隔离确诊病例的酒店进行清理消杀。第一次去到疾控中心的时候,他的心里还是很紧张的,毕竟确诊病例可能与他只有一墙之隔。当穿好防护服去隔离患者的地方进行消杀的时候,心理压力更大。他说:“没想到第一次接到的任务就这么危险。走进隔离区的时候,说一点也不害怕那是假话,身上的防护服已经密不透风,口罩厚的喘不过气,可我还是巴不得它再厚一些,但是比起害怕心中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

为了防止病毒在密闭空间里传播,整个隔离区域的电梯都被停用,在十几层高的楼里爬上爬下,即使累的是满头大汗,他也不敢去擦一下。“如果说在疾控中心我和病毒还有一墙之隔的话,那在隔离区里我和病毒的距离可能只有一层防护服,一层医用手套那么近了。

疫情虽寒,温情更暖
由于隔离的地方有限,所以工作结束后,志愿者们晚上只能各自回家。每天回家之前,也都要再次进行核酸检测,从加入抗疫工作开始,杨晓龙已经做过20多次的核酸检测,而这也意味着他们可能会把危险带到家里。但是在回家的路上,志愿者司机的嘘寒问暖,在小区门口,负责管理人员进出的城管叔叔的亲切问候,都让他觉得倍感温暖。他说:“当晚上躺下休息时想起还有很多志愿者和医务工作者需要昼夜在隔离点工作时,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值一提”。


疫走春来,共待花开
越是艰难时刻,越需要青年志愿者们挺身而出,承担青春使命,彰显青年担当。

杨晓龙告诉我们,目前通化市方舱医院已经建成,已经有几名患者康复出院,但疫情还没有结束,防疫工作仍需继续。他说:“相信在医护团队、志愿者、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等到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一刻。”